中华商道,以继承弘扬中华传统商道文化为宗旨,探究中华五千年中,中华商道,这一卷的独特魅力。希望能将古人经商风采,展现到大众视野中来。通过商道展现出人间的大仁大爱。
为中国企业家,经商群体,提供一个了解一个商道文化,交流体会平台。
范蠡,一家,离开海滨之后啊,就向西而行,来到一个地方,叫做陶邑(亿)。对于这个地方的选择,范蠡可以说是考虑的很周全的。这个地方据我了解到,现今的位置,大概就是山东的定陶。
这个陶地,真的不简单。被称作是“天下之中”之地。陶地周边的4个方位,分别是,北方的卫国,南方的齐国,东方的鲁国,西方的韩国。而陶地,正位于正中的位置,是各国之间通行的必经之地。
范蠡曾经提出,对待商机,要懂得待之以时。经商,就像捕鱼。既要选择鱼群集中的地方,也要知道提前准备好一张渔网,放置在鱼群要到达的地方,而不是轻举妄动。
其实对于经商来说,无论是什么行当,或者具体到什么项目。能够选择一个交通便利,居民集中,物产富足的地方,为基点,都可以使你的经营业务,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而,范蠡所选择的陶地,正是这样一个地方。作为各国之间的贸易必经之地,交通可以说的上是四通八达,往来的商旅众多,信息的流通自然就很便捷。可以说,在此地经商,在合适不过了。
相传范蠡,师从计然。而计然之计,正是,利用各地的特点,时节,气候,民情,风俗等等,来因地制宜。
范蠡一家定居在陶地之后,开始由耕种,养殖牲畜起家,渐渐的,随着对往来商旅,不同商品的考察,也开始囤积合适的商品。
当时的商业发展,虽然达到了高潮啊,但是,大部分,还是以农业相关产品为主要项目。珠宝玉器之类,虽然获利颇丰,但是,受众面积还是很有限。范蠡的经商,从耕地开始,坚持薄利多销的原则,根据市场的行情,来均衡物价。范蠡,通过对市场的观察,对自然规律的把握,坚持“务完物”的原则来进行经商。“务完物”实际上,表达的是,对商品质量的高标准要求。正所谓,完物上种,质高货真,就是这个意思。
对于范蠡这一点的发展,晋商乔致庸,诚信为本,质高货真的经商案例,比比皆是。最经典的例子,就是卖茶砖的事了。在当时啊,茶叶的经营,主要是官府负责。而这些个体商人们能够拿到经营的许可,范围也是相当局限的。茶砖在运输过程中,消耗是必不可少的。而乔致庸,看到这一点,利用这一点。将自家的茶砖,规定为出厂,为一斤二两的规格,这样,尽管是到达千里之外的俄罗斯,也能够确保,顾客收到的茶砖是足斤足两的。这样的魄力与坚持,也为他赢得了更多的机会。
范蠡之所以能够成功,他的做人准则,独到的眼光,都是他成功路上不可或缺的因素。范蠡在陶地经过几年的打拼,又一次“致货累至巨万”,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大富翁。陶朱公 的名号,就由此而来。
商道即人道。简单的5个字,真实不虚。商人,跟正常生活在社会中的人,其实是一样的。只不过,我们用以维生的方法,是经商。而现代社会,一切都要求速度,效率,忽视了观察与积累的过程。人啊,是需要不断的成长,成熟的,学会做人,是立足于世的根本。当然,也是,成为好商人的根本。
范蠡在越国为相的时候,提出农末俱利的思想。这样的思想,对于他的经商,也是影响巨大的。比如,他提出的,三八价格,农末俱利。大概的意思就是说,政府,应该对市场价格有一个宏观的把控。大概的比例是3:8,市场商品的价格,在基本价格的基础上,上涨不超过80%,下跌不超过30%,这样的话,农民和商人,都可以,有相应的收入保障。而这样想法的出现,正是由于他对市场价格浮动的观察和把握。
他提出的“贱取如珠玉,贵弃如粪土”力争达到“无息币”“钱财通行如流水”的说法。是说。当商品价格低廉的时候,就像对待珠宝玉器那样珍惜,收购。当商品价格上涨,及时的出售,就像对待粪土一般。坚持不囤积居奇。而对待已有的钱财,能够做到,不只是让钱财产生利息,像流水一般,流通不休,这样,才能获利不止。
正是如此,范蠡才会有那么大的的经商格局。正真意义上的商人,总能将他们的智慧与外界优势充分地结合在一起,使他们能够立足于,商战的制高点。所以对于企业经营来说,对地理优势的认识和把握,是值得肯定的。而进一步要求的就是,将这些,与个人能力,完美的结合。
在可能的条件下,经营要尽量选择地理环境优越的地方。不管是建设工厂,还是开办商店,理想的位置特别重要。但是,对于地利的考察和鉴别,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,有句话说“捧着金碗讨饭,住在宝地喊穷”说的就是,不能识别利用地理条件的意思。
我个人认为啊,对有利地理位置的识别,要从大处,从远处着眼,首先看是否有利于商品的流通,是否有利于商品信息的获得等,这是最基本的。当然,现在网络这么发达,地理条件似乎就不是那么绝对。但是,如果有更适合的,我们何乐而不为呢。
对于大部分商人来说,地理位置常常不能经常变更,一个企业不可能经常搬来搬去的,而且一个商家,每一次搬家,往往会损失一批相当数量的客户,即使到了一个有利的地方,也不会很快恢复过来。所以,当地处,并不是那么理想的位置的时候,这时就要学会发挥当地优势。
范蠡在陶地成为巨富之后啊,慕名前来请教的人很多。其中,有一个人,是住在城南的,盐商,猗顿。当时,连着好几天,大雨连绵,盐池中盐花不能生成,贩盐业陷入了窘境。于是,猗顿上门请教陶朱公,寻求新的致富途径。
陶朱公看到河水两岸,沃野无际,水草丰盛,就劝猗顿发展畜牧业,将农、牧、商结合起来发展。后来,猗顿听从了范蠡的建议,渐渐地在当地也形成了一定经营规模。由此看来,立足当地,善于发现优势,能够正确利用地理条件,对于商业的发展来说,太重要了。
我了解到,在当地,范蠡的子孙后来继承了他的事业。陶朱公死后,人们为了纪念他,将他居住的村庄命名为陶村,并为他修建了墓地,盖起了碑楼。至今仍然保存完好。从此之后,世上便有了“富甲陶朱”的说法,“陶朱公”也就成了,财富和富有的代名词。
其实商业的经营过程中,遇到困难,是一定的。面对低谷的时候,我就很认同范蠡的观点。他认为啊:天、地、人三者之间是不断变化的。
万物的生长依赖于大地。同样人类也依赖大地得以养生。但是,万物生长又各有定时,不到一定的时机,就不可能勉强生长,而人的变化也一样,不到最后的转折点,也是不可能勉强成功的。因此,应该顺乎自然,以处当世,等到机会到来的时候,就可以把不利于自己的局面扭转过来。面对人生低谷,如果能够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,那么,也许,不经意间就会发现,转机,就在不久的将来。
通过这次对范蠡经商从商的认识,似乎,对整个人生的看法,也有了些许的触动。无论是生活,或是工作中,不同的境遇,在我们评价优劣的同时,也是对自己定位的开始。倘若,能够学习范蠡先生的大格局,那么,我想,收获到的,不单单只是物质方面的富足。更多的,是精神上的充实吧。
我个人喜欢研究中华传统商业文化的原因,很大部分也是因为这个。先人们经商的技巧,谋略,胆识,可贵的做人原则,是最吸引我的地方。作为商人,作为企业家,肩膀上担的责任,不单单是个人事业经营的效果,作为最先能够了解社会动向的我们,更应该主动的,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。
特邀嘉宾介绍:
李小芹女士(xiaoqinli)
北京东方真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
香港大唐公主国际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
联合国国际外交关系人权关系与和平委员会中国区主席及领事